《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2023年)浏览数:40次
《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2023年)
2024年1月4日 1.基本情况 1.1学校概况。 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建校于1997年,是一所以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也是全市唯一一所专业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育运动学校。2019年9月,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搬迁至风景秀丽的春晖路100号,并与2020年10月,新体校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动土。根据备战第二十届省运会要求,以及保八争六的夺金目标,新建后的体校将于2021年底交付,2022年初正式搬入使用,届时体育运动学校在校学生规模将达到600名,教职工人数达100名。 根据国家出台的《加强运动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以及江苏省下达的标准化要求,新建泰州体校总投资8.1亿元,新体校包括教学办公楼、宿舍楼、食堂、训练馆、全民健身馆、游泳馆等场馆设施。工程计划分两期实施,一期为体校本部,建筑面积为2.73万平方米,投资约2.8亿元。包括教学楼和办公楼各1幢,有教室、功能用房、办公用房、会议室等建筑面积约6300平方米;宿舍楼2幢,男生宿舍容纳400名学生住宿,女生宿舍楼容纳200名学生住宿,还有20间教职工宿舍,宿舍为4人间,每间带独立卫生间,建筑面积约6900平方米。训练馆2幢,供乒乓球、柔道、射击、击剑、自行车、举重、摔跤、散打、拳击、跆拳道、空手道等19个项目训练使用,训练馆每幢4层,净高4.5米,每层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共11500平方米。教学楼和训练馆总建筑面积为14208.3平方米。食堂1幢,容纳教职员工和学生700人同时就餐,建筑面积约1920平方米。此外,新校区还设有足球场及风雨跑道。二期工程主要为公共体育设施项目,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投资约5.3亿元。其中全民健身中心0.9万平方米(设置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篮球等项目的训练场地)、游泳馆0.6万平方米(含50米标准赛道和训练池)、地下空间2万平方米、商业培训4.5万平方米,建成后,在满足市民健身需求等公共体育服务的同时,保障体校各相关专业队伍的日常训练工作。新建后的泰州体校是一所环境优雅、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特色鲜明,集运动训练、文化教学、体育科研于一体的花园式学校。 学校严格依照《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和《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办学。学校办学层次包括中等职业体育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和小学阶段的教育。学校根据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训练比赛需要,面向全市中小学招收义务教育阶段有体育特长的适龄少年儿童和中专学段优秀运动员进行训练培养,向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和高等院校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社会培养中等专业体育人才。学校开设运动训练专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专项训练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培养的运动员代表泰州市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完成泰州市政府下达的比赛任务。2023年,在年度锦标赛比赛中获得51枚金牌,51枚银牌,53枚铜牌;2023年,在全国及以上比赛中,学校健儿共获得35枚金牌,21枚银牌,27枚铜牌。体校乒乓球队输送队员钱天一获得202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单打冠军、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团体冠军,陈垣宇获得2023年乒乓球亚青赛团体冠军,中国象棋队周雨霏获得第四届象棋世青赛冠军,赛艇队张自毫获得全国学青会男子单人双桨冠军,赛艇队蔡厚宏获得全国学青会男子双人双桨冠军等。 鼎新革故,锐意进取,学校坚持“读训并重”的办学指导方针,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基本确立了“以体育技能为特色,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升学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逐步形成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存,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蓬勃发展的多形式办学体系。 1.2学生情况。 包括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毕业生规模、学生结构、巩固率、培训规模等数据,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学校现有在籍学生367人,其中新生人数98人,在校生人数及招生人数稳中有升。为打造特色精品专业,学校从2018年开始坚持严把招生入口关,在常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测试基础上,提高面试和文化考试在新生录取中的比重,生源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几年来日益提高,在运动竞技成绩不断攀高的同时,校风、学风持续得到改善。 表一:学校学生情况
1.3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始终在探索完善“读训并重、教体融合”的办学模式,学校以发展特色专项为引领,构建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平台。按照“目标明确、训练科学、师资优化、争先创优”的原则打造师资队伍和筛选后备人才。学校现有教师39人,其中在编教师4人,专任教师19人,双师型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20人,此外教练员39人,教师和教练员高级职称24人。 学校采用上午半天、晚上文化教学,下午半天体育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在保障学生体育训练时间和成绩的同时,紧抓文化课成绩不放松。 2021-2023年起,体育运动学校先后与智堡实验学校、城东小学合作、泰州市杨桥小学、泰州市塘湾小学、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泰州市实验小学、泰州市实验学校、泰州市儿童教育实验中学、泰州市姜堰区蔡官学校共建“体教融合”标杆性项目,并正式挂牌:泰州市少儿业余体校、海陵区业余体校及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春晖路校区。学校在与多方协作办学过程中,在工作目标、人员分配、文化理念等各个方面展开深入融合,取长补短,以提高文化课教学的质量。 表二:学校教师情况
1.4设施设备。
表四:信息化建设及图书设备
2.学生发展质量 2.1党建引领。2023年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党员干部坚决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奋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体校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突出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仰;二要突出真学实学,提升政治能力;三要突出强基固本,打造红旗支部;四要突出责任落实,锤炼实干作风;五要突出标本兼治,加强廉政建设。学校党支部在市局党组和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 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这一中心和育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和办学效益。一名党员一面旗,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培养了教练员爱岗敬业的责任担当精神。始终把党建作为各项工作的“定盘星”,把党建工作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体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案例2-1 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成功打造基层党建“示范区”。校党委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党员活动室,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固定学习日、“主题党日”、党团集中活动日等活动。着力打造党支部建设提升工程,开展党员奉献月、党性教育月、志愿服务月、文化建设月、联动共建月等活动,夯实筑强基层党建“堡垒工程”。7月6日下午,乘着建党102周年喜庆氛围,浦发银行泰州分行第一和第二党支部、市广场健身舞协会党支部成员,与市体校党支部共近30名党员代表齐聚市体校党建会议室,举行了"党建结对,三方共建,帮扶助学,携手前行"的首场活动。 8月,为庆祝中国解放军建军96周年,市体校党支部组织了主题党日活动9月22日进行了九月份主题党日活动----廉洁教育,并对9月份结对帮扶进行总结。----纪念建军96周年。 根据主题教育工作安排,12月7日市体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进行了“学用贯通勇于担当,培育体育后备人才”大讨论,讨论结束后支部书记为所有党员上一堂“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学校安全工作”党课
2.2立德树人。学校党支部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个人自学、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支部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断加强对支部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法纪教育,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要求党员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新党章、党的基层组织条例、支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时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 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体”系列活动。如主体征文、我身边的师德模范主题演讲等等。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明确了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和师德底线,促进了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以更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举全社会之力抓好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为建设美丽泰州、活力泰州、幸福泰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检验政治建设成效,下半年组织全校党员参加江苏省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活动中,实现全员参加全员过关,取得良好效果。 案例2-2 根据实际情况,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体”系列活动。如主体征文、我身边的师德模范主题演讲等等。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明确了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和师德底线,促进了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以更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举全社会之力抓好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为建设美丽泰州、活力泰州、幸福泰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检验政治建设成效,下半年组织全校党员参加江苏省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活动中,实现全员参加全员过关,取得良好效果。9月8日,市体校在学校会议室召开全体教练员、教师会议,邀请原省泰中校长进行师德师风专题讲座,从责任内涵(增强责任意识)、责任情怀(涵养责任品质)、责任担当(激发担当精神)三个方面,阐述了教练员以及教师在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如何做到为人师表,勇于担当。要求教练员、教师做到五要:1、要努力提升自身人格素养和专业素养。2、要引导学生外塑形象,夯实内功,发展综合素质。3、要将激发兴趣与科学训练、刻苦训练有机融合起来。4、要善于发现苗子,当好伯乐,唯才是举,人尽其才。5、要加大激励力度,鼓励出名师、出英才、出名教练、名运动员。 案例2-3 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学习劳模”精神,强化“教育初心”。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严肃组织生活。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缅怀先烈、学习英雄、党员会议、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合师德师风建设、学生诚信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常开展深入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敬业奉献、担当作为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4月3日,为学习先烈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爱国精神,弘扬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奋进伟大征程,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党支部组织开展清明节祭扫活动。11月30日,市体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前往海陵区苏陈苏北党校参观学习。 2.3在校体验。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管理理念,探索适合体校特点的训练、教学、管理模式,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体育文化的塑造,逐步形成了优良的学校体育文化传统。通过引导运动员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学习训练兴趣;通过提供优质的保障服务,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训练和学习环境,学校为运动员公寓安装了空调,解决了暑期训练的炎热之苦;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保障,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学校将计算机教室在周末和假期向学生开放,使学生及时关注了解国家大事新闻动态。积极开展读书节、书法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在学生中开展感恩祖国、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教育,努力打造学生满意校园;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落实学生医疗保险、意外保险等保障工作,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校园中安心学习,安心训练,快乐成长。 表五:在校体验测评
2.4就业质量。学校2023年中职毕业生中,直接就业毕业生比例为39.2%,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比例为60.8%。从事第一产业毕业生比例为0%,从事第二产业毕业生比例为4.05%,从事第三产业毕业生比例为35.14%。主流方向为第三产业。从就业地域来看,本省就业毕业生比例为39.19%,无异地就业毕业生。在城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33.78%,在镇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4.05%,在乡村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1.35%。总体说来,学校推荐就业仍占据主流地位,这部分毕业生比例为33.78%,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0%,其他渠道就业毕业生比例为5.41%。 就业未签订合同的毕业生比例为8.11%,直接就业学生中签订1年期限就业合同的比例为22.97%,签订期限为1-2年的比例为5.41%,期限为2-3年的比例为2.70%,期限在3年以上的无。起薪为2001-3000元之间的比例为18.92%,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0.27%。享有三险的为0,享有五险的比例为18.82%,享有三险一金的比例为18.82%,享有五险一金的比例占1.35%。 2.5创新创业。体校是泰州市竞技体育的主力,群众体育的龙头,对外代表着泰州体育的形象。肩负的职能和任务主要有六项:一是向省级以上专业运动队培养、输送高水平运动员,并代表我市参加各级各类竞技体育比赛;二是培养体育教练、教师和社会体育骨干,为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向各类高等院校特别是体育院校推荐和输送大学生,造就高层次体育人才;四是承担着培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体育苗子的任务,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五是对全市各类业余体校、体育项目传统学校等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其为我市的体育发展提供支撑;六是为我市全民健身运动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城市活力的增强。 建校以来,为适应社会发展步伐,我们不断解放思想观念,创新办学理念,形成了泰州市体校具有时代特色的办学发展理论。即:坚持“读训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坚持“为学生成才搭建平台、为学校发展拓宽空间”的办学理念;坚持“教书育人、训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宗旨;坚持“务实创新、拼搏奉献、崇德博学、自强超越”的优良校风;坚持“学生管理军事化、教学训练规范化、后勤管理社会化、竞技比赛产业化、人才培养市场化”的办学目标;坚持以“苦练勤学、仁爱诚信”为校训;坚持“体校结合、崇文尚武”的发展模式;培养和彰显“龙腾虎跃、奋勇争光”的体育人良好时代精神风貌;崇尚“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口号和奋勇拼博精神。 学校以“冠军的摇篮”为誉,积极贯彻国家奥运战略,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广阔。学校始终坚持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办学思路,2023年度,学校持续向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023年,在年度锦标赛比赛中获得51枚金牌,51枚银牌,53枚铜牌;2023年,在全国及以上比赛中,学校健儿共获得35枚金牌,21枚银牌,27枚铜牌。体校乒乓球队输送队员钱天一获得202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单打冠军、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团体冠军,陈垣宇获得2023年乒乓球亚青赛团体冠军,中国象棋队周雨霏获得第四届象棋世青赛冠军,赛艇队张自毫获得全国学青会男子单人双桨冠军,赛艇队蔡厚宏获得全国学青会男子双人双桨冠军等。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力推进,令学校的办学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学校认真总结省二十届省运会各项工作,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梳理思路,优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科研工作以便更好地为训练服务,基础设施也有了较大改善;以军事化管理为突破口,通过学生科、教务科、团委、保卫科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学生德育教育、常规管理及安全保障工作取得实效。随着训练、比赛、输送、教育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发展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办学效益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本年度在体校全体教练员、运动员共同努力拼搏下,各运动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3.教育教学质量 3.1专业建设质量。学校认真研究分析江苏省和泰州体育建设发展走向,坚持“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行业转、人才培养围绕行业需求转”的建设理念,形成贴近市场、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学前教育发展的专业建设特色。为更好满足市场新兴业态及家长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拓宽学历提升的立交桥。突出专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针对体校的特殊性,进行广泛调研,学校远期规划对职业教育段阶增设休闲与服务专业,也开拓了学生的就业前景。 3.2课程建设质量。体校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依据社会发展变化需要和现代教育时代特点,结合我校的竞技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在文化基础课方面,针对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低的特点,继续开展“一字兴趣教学法”落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一得一。针对全省青少年文化课统考,我校积极研究考试大纲制定了专用的统考教材,保证学生及时备考复习,顺利通过统考获得比赛资格。学校对中专学段课程进行适当调整,教师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单招考试方面的授课,教学成果显著。 学校注重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开发教学项目,对现代竞技体育教育的特点深入研讨,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形成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新型课程体系。注重运动训练专业建设,在训练课程内容改革更新工作中,注重在训练课时把国内外成熟、先进的技术和理论及时纳入训练课程教学,实现训练课知识的更新。 3.3教学方法改革。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育教学能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团队合力有效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信息化教学进程,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校立足办学目标,科学筹划,以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和各级各类培训为抓手,创新师资管理模式,激发师资队伍活力。学校注重引入建立青年教师梯队,加强教师队伍的打造,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脱颖而出。秋学期以来,增加教师团队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为文化教学增加活力。同时,学校紧抓体教融合的契机,我校与智堡实验学校,市机电高职等学校开展深度合作,整合双方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现有高级教练员8人,高级教师16人,教练员参加省市级各类培训,培训率达100%,文化教师参加省市级各类培训,培训率达100%。2023年 59 人参加全国单招,其中39人达本科,本科录取率66%. 3.4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已经从最初的盲目、陌生逐步发展到理性的成熟阶段。经历了最初的新奇,能够以淡定、理智的态度面对它时,人们开始注意到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育发展中的关键要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字化教学资源实际上为信息化教育的开展准备了前提,而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开始转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实践出真知,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才能变身“巧妇”,作为体育学科基础教育教材的编者,从本专业领域的课堂实际教学出发,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在数字资源的建设上可谓开创了新的篇章。 3.5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始终在探索完善“读训并重、教体融合”的办学模式,学校以发展特色专项为引领,构建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平台。按照“目标明确、训练科学、师资优化、争先创优”的原则打造师资队伍和筛选后备人才。学校现有教师39人,教练员39人,教师和教练员高级职称24人。 学校采用上午半天、晚上文化教学,下午半天体育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 3.6校企双元育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原则上每5年修订1次体育运动学校专业目录,学校依据目录灵活自主设置专业,每年调整1次专业。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
4.国际合作质量 4.1留学生培养质量。体校对于有体育留学背景的留学生来说,目前国内体育行业正在一步步完善,在《把握"十四五"发展机遇,体育产业细分赛道大有可为》的国家政策主导下,值得体育留学人才关注的5个领域是:竞赛表演产业、智能体育产业、体育金融业、“体育+”、体育消费。 此外,还有多元化赛事IP运营、全民健身等多个方向,也可以进行深入探索。逐步扩大的体育行业细分赛道,让学成归来的体育海归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体育这片蓝海中,创业的脚步也可以走的更加坚定。 4.2合作办学质量。2021年10月20日,体育运动学校与智堡实验学校、城东小学合作共建“体教融合”标杆性项目,并正式挂牌:泰州市少儿业余体校、海陵区业余体校及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春晖路校区。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重大举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支撑。 联合办学和专业联盟继续在促进资源信息共享,加强成员单位联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3开发标准质量。体校有市内2个稳定的训练基地作为岗位实习、课程见习、实习实训的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按照行业标准等实训岗位和实训场地,高效承担学校综合实训和岗位实习之需,配合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块化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4.4国(境)外独立办学质量。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扩大体育市场影响力。目前,为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健身锻炼的需求,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并随着近几年体育的相关政策不断利好,社会力量开始向我市体育产业靠拢,民营资本不断注入我市体育产业,民营体育场馆,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等20多家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泰州。我市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更新更好的体育场地与资源,因此,以市场发展为契机,借助社会力量促进体育职业教育将势在必行。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泰州目前有较大的发展优势、气候优势,泰州四季气候分明,夏可戎水、冬可滑冰,向西可以连接扬州、向东可以辐射到姜堰厚重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旅游支援,都是泰州体育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兴化陈堡水上运动中心小有名气,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为泰州赛艇提供更专业的保障,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从而实现体育助推我市经济发展的目的。 充分利用柔道中心体育资源,全力打造省级综合训练基地。提供一流训练场地;强化综合配套服务,提供一流后勤保障;强化体教融合培育,提供一流人才梯队;强化产业联动发展,提供一流赛事体验。 4.5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质量。作为泰州市唯一一所专业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育运动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教育,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希望通过引进优质海外学术资源和具有国际知识与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积极服务泰州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事业,为地方进步和发展、提升国际化程度做出突出的贡献。 4.6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质量。泰州体育运动学校旨在通过柔道这一桥梁,夯实学校的柔道特色,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既有中国基础教育功底又有国际化素质的人才;将日本的柔道运动和柔道文化在中国进一步推广和传播,增进对中国教育教学的了解和理解,吸收中国教育教学的积极成果,加强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的理解和交流。
5.服务贡献质量 5.1服务行业企业。学校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市体育局提出的全面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健身的工作部署,加大对我校训练馆及体育馆的场地建设和完善,将惠民工程抓紧抓实,创新管理办法、加大宣传力度。根据各运动队的训练安排,合理组织体育爱好者参观训练场馆柔道、赛艇、皮划艇、举重、散打、射击、游泳、自行车、摔跤、田径、拳击、橄榄球、空手道等项目的指导体验,各项目积极走进社会、回馈社会,根据有需求的专业单位,免费提供健身指导员培训、传授科学的训练理论及实践指导工作,让泰州市民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 加大我校专业运动项目在社会的普及率和影响力,真正的将竞技体育结合群众体育共同发展的新思路落实到实处。 5.2服务地方发展。给国人带来无穷激励与喜悦的乒乓球,是参与人数最多、普及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而被誉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的网球最受赶在时代前沿,具有超生活理念的高校大学生们的青睐。 将誉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和时尚的网球运动和谐结合,把泰州市各兄弟院校的乒乓球、网球爱好者组织起来进行交流,是我校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我校体育走出校园,服务泰州的一次大胆尝试。使“融入社会,服务泰州”系列活动内容更为丰富。扩大了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影响。 5.3服务乡村振兴。教育兴则乡村兴,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发挥社会责任,勇显社会担当,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扶贫的工作要求,以“突出体育作为、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职能,以“突出体育扶贫,扶出体育特色”为目标,积极探索出“体校+乡村学校”的体教融合教育帮扶模式,更大范围、更高规格动员广大师生在乡村教育帮扶一线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5.4服务地方社区。为深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提升广大居民健身意识,增强居民身体素质,今年上半年,体校组织志愿服务队来到帮扶社区开展“运动健身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来到社区,体校志愿者们在社区广场摆放好宣传版面,设立了健身咨询台。志愿者们向在场的社区居民讲解日常健身项目动作规范、健身中出现受伤情况怎么紧急处理、适合老年人的健身项目有哪些等等。活动过程中,社区居民们纷纷表示志愿者们动作规范,非常专业,并希望志愿者们经常到社区进行健身指导。 5.5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近几年,传统体育越来越多的走进体校,成为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在体校扎实开展了“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活动中,各队积极引入太极、棋类、射艺、传统武术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达到减负提质、强身健体的效果。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校园,都彰显了传统体育文化特色。 5.6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体校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从小抓起”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秉承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贯彻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发展泰州市的竞技体育事业,为省、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办校宗旨,坚持“以训练为中心,以夺金牌为重点,训练工作和教学工作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实行学生全部住校,半天训练,半天文化学习,寒暑假集中训练的全方位管理,为上级队伍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在运动训练方面,在校学生经过教练悉心指导,专项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在文化教学建制方面,招生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展开,均按特招进校运动员所需就读年级的实际情况确定,初中和小学班按国家教育部统编教材教学,中专班按国家体委统编教材教学,同时根据泰州市地区特点和发展需要开设计算机基础、运动训练学等4门限定选修课和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测量与评估等8门任意选修课。中专班学生还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大型比赛的裁判工作、教学实习工作和群体活动的宣传、组织工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5.7服务对口支援。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苏乡永助”资助育人主题活动的通知》(苏教办助函【2020】9号),学校积极做好包村和结对帮扶工作。 5.8服务抗疫。在疫情防控期间,体校党员主动参加社区执勤、学校值班、疫情管理等防控活动,坚持24小时值班制定,确保疫情期间学校防控措施的落实和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体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对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从精神、物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帮扶,持续了解和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疫情防控期间,体校各党员主动承担工作,事无巨细,放弃休假,不畏辛苦,坚守岗位,坚决打好防疫攻坚战,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境界。 6.政策落实质量 6.1国家政策落实。体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2地方政策落实。训练是体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学生强健体魄、发展智力、和谐身心、幸福一生的重要途径。体校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面加强体校训练工作,为全体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训练技能和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提供教育和引导,同时,发现和培养具有训练特长的学生,广泛开展训练和各项比赛活动,为具有训练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发展特长的平台和成才的通道,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体育文化建设骨干,为国家、省、市、县(市、区)各级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是体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6.3学校治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校改革步入攻坚期、深水区,面临的问题愈发具有跨界性、跨域性,唯有通过多领域、多主体、多系统协同,改变长期政策管理思维,方为破解之道。推进体校治理现代化是契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之举,是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应然选择。两者虽一字之差,却体现着不同的实践路径,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是覆盖层级和方向选择。管理是较为宽泛、包罗万象的实践,体现着政府意志和行政手段;治理较为精准,解决具体矛盾,是特定方向的实践。 另一方面是实践形式。管理体现政府行政的行为选择,取决于政府权力作用于管理目标的表现形式;治理不限于政府,而是社会、学校、行业企业等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的实践方略,体现着政府与社会、市场组织的多元共治。 6.4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建设根据体育类专业特点,运动训练专业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执行,每年分项目进行大刚测试,测试结果进入运动员技术档案,从而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体校教学诊断改进与过程监控体系建设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从质量监控主体、监控层次和监控内容等三个层面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的开放性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监控主体为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监控层次将质量理念贯穿始终,集训练、科研、教务等之合力,保证和提高体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升体校的核心竞争力;监控内容主要是完善了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教学等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监控。 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学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体校层面: 成立校级“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组。工作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务科长、省、市中心组成员任副组长;制定“学考”考核标准。每学年度根据市教研室考核结果,对在学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优先推荐参加省、市课堂教学大赛,并在年终考核上优先考虑;2教务层面:教务科利用教师例会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业水平考试大纲;3.教师层面:教师深刻领会“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熟悉本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能够根据大纲展开教育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6.5经费投入。学校办学经费有保障。本年度,泰州市政府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促进学校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健康发展。根据学校部门预算,本年度共投入办学经费三千多万元,保证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行。 体校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泰州市的财务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体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权限、流程,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好项目资金,政策性经费、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经费能及时到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7. 挑战与展望 7.1 面临挑战。 挑战1: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 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学校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把体育训练误作是单纯跑跳的体力活动,怕训练耽误学生学习,他们认为学生只有把心都放在学习上才能取得好成绩,以后才能有好出路。所以,很多学生为了文化学习放弃了训练,这对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挑战2:教练员整体素质问题 教练员是训练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动训练的效果。目前,在体校训练教练队伍中,大多教师来自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的体育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高水平训练和比赛的经历,这与现行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有一定的差距,难以达到训练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 挑战3:质量管理问题 质量管理需进一步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发展动力也从行政驱动、外部作用向依靠创新驱动、质量驱动转换。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进一步创新完善;学校办学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以人为本、依法治学的理念,服务水平和效益还需进一步提升;制度文化、质量文化、内控机制还需进一步提升主体意识。专业教师技术服务意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7.2 未来展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学生体质健康提出了要求,并以此督促体校加强运动员的训练,形成良好健身习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体校开展更多的依赖于信息化、智慧化,这是体校训练的建设基础,也是未来运动员训练的发展趋势。在开放式场地或者走廊的位置设置体锻区,方便以竞赛的形式,增强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交互性强、专业化强、内容性强。 建设质量文化,激发治理内生。以学校章程建设为契机,顶层设计学校治理结构,切实树立与履行质量主体责任,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学校现代化治理能力;规范程序与质量标准,完善内控机制,发挥外部评价和认证作用。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优化老专业课程设置,凝练专业核心课程,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专业竞争力。坚持适应性与前瞻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扶持特色专业、增设新专业,促进各专业协调发展。 立足经济发展,创新合作机制。主动适应靖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对接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社会发展对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能力;加强优势专业、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吸引力,提高对地方产业的贡献度。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与优质企业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双赢,进一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本年度,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匠心智造”,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学校的发展目标尚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挑战,高质量融合发展任重而道远。 学校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勤奋的工作、更加务实的作风,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培养与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办出让人民更加满意、特色更加鲜明的职业学校,奋力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智慧体育改变了传统体测的方式,也为教练和运动员训练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训练教学,激发学生训练兴趣,提高体校教学质量。 8.2023年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2023年我校职毕业生人数为102人,就业人数为102人,就业率为100%,直接就业人数为5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6.86%。升学人数44人, 占毕业生总数的43.13%。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8.1总体情况 1、就业去向 据统计,我校2023年中职毕业生中,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0,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20人,比例为19.23%,其他方式就业毕业生38人,比例为37.25%,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44人,比例为43.13%。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比例持续走高。 2、产业分布 从事第一产业毕业生比例为0,从事第二产业毕业生比例为19.23%,从事第三产业毕业生比例为37.25%。主流方向为第三产业。 3、就业地域及地点 从就业地域来看,本地就业毕业生比例为49.01%,外地就业毕业生比例为7.84%,无境外就业毕业生。在城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52.94%,在镇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1.96%,在乡村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3.92%。 4、就业渠道 总体说来,学校推荐就业仍占据主流地位,这部分毕业生比例为82.75%,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8.62%,其他渠道就业毕业生比例为8.62%。 5、升学情况 在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中,参加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升学比例为61.36%,五年一贯制升学比例为0,三二分段制升学比例为0,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比例0,通过普通高考录取升学比例为38.63%,其他升学方式比例为0。 6、就业合同签订情况 据统计,就业未签订合同的毕业生比例为7.89%,签订期为一年及以内的比例为39.47%,期限为1-2年的比例为39.47%,期限为2-3年的比例为13.15%,期限在3年以上的无。 7、起薪情况 2001-3000之间的比例为42.10%,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61.11%。 8、社会保险情况 未享受社保的毕业生比例为7.89%,享有三险的为0,享有五险的比例为39.47%,享有三险一金的比例为39.47%,享有五险一金的比例占13.15%。 9、资格证书情况 取得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比例为78.43%,未取得毕业生资格证书的为21.56%。 10、就业满意度情况 无法评估的毕业生为0,不满意的为0,比较满意的比例为13.15%,满意的比例为15.78%,非常满意的比例为71.05%。 8.2各专业大类就业情况 根据专业大类就业情况数据来看,农林牧渔类对口就业学生比例为0,财金商贸类就对口就业比例为13.79%,旅游服务类对口就业比例为0,土木水利类对口就业比例为0,文化艺术类对口就业比例为0,加工制造类对口就业比例为0,体育与健身类对口就业比例为86.20%,教育类对口就业比例为0,交通运输类对口就业比例为0,信息技术类对口就业比例为0,医药卫生类对口就业比例为0。 8.3就业形势分析 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强劲需求。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对专业人才的新的类别需求、层次需求和数量需求,幼教、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护理等不少行业都出现了人才紧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用工单位需要的大量技术工人短缺,出现了“技工荒”,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也显示,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缺口很大。中职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的因素还在于中职毕业生可塑性大,敬业精神较强,能把所学专业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也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结合来看,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仍然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努力转变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其次学校应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第三各学校都重视和加强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 当然中职生就业数据也反映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设置;如何整合当地中职教育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防止各学校中职教育陷入单打独斗的局面;如何加强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改善和优化就业渠道;如何保障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权利和待遇等等。所以前面的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表1 服务贡献表
表2 满意度调查表
表3 国际影响表
表4 教学资源表
表5 人才培养质量计分卡
表6 落实政策表
|